龙8官网原标题:董克用:从人事管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正式出版
自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首届“全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以来,每年,全国的高校智囊都会在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齐聚一堂,就当下学科热点和前沿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七年耕耘,已有七所高校参与承办,助力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今年,第八届论坛将于2019年6月22-23日在上海举办(通知见文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出版重镇,对该论坛给予了长期的关注。2016年,社组织核心专家、结合论坛最新成果,开始编写“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该系列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担任编写指导委员会主任,业界学者朱立言、吴江、陈全明、娄成武、唐任伍、萧鸣政、蔡启明(以姓氏笔画为序)担任委员,作者队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该系列教材目前规划了12种图书,并已正式出版2种。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对人的管理是按照身份划分的,对工人的管理称为劳动管理,而对干部的管理称为人事管理。劳动管理更多地被纳入企业管理,是企业“人财物”管理中的一部分,关注的核心是劳动定额和劳动报酬;人事管理则不被认为是一门科学,用人单位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照章办事罢了。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首先是分配制度改革,而这一改革必然传导到用人制度的改革。改革遇到的一系列挑战需要理论的回应和指导,为此,1983年5月我国第一个该领域的学院——劳动人事学院——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该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与原劳动人事部合办,所以,其名称就有了鲜明的特点。我是1982年初到人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所以,学院成立时只有我一名学生,1983年9月我才迎来了两位师弟。学院成立后按计划招收劳动经济和人事管理两个专业的学生,劳动经济专业为劳动局培养干部,人事管理专业则为人事局培养干部。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各种原因,人事管理专业面临转型。由于看到发达国家已经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于是,在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为企业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1997年教育部研究生学科目录调整时增设了管理学门类,该门类下设了多个一级学科,其中,最重要的是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在讨论二级学科设置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位置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列入当年的研究生学科目录。而1998年在修订本科专业目录时,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了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目录之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则没有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2000年前后,公共管理问题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回应社会需求,国内各大学纷纷成立公共管理学院。200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成立之初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为此,学科建设就成为学院的工作重点。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补缺”,为此,在学校的支持下,2003年,学院率先在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中设立了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方向,为公共组织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此基础上龙8官网,2006年,学院进一步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设了“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二级学科,开始培养博士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以党政机关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主,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我国公共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其中,我国干部队伍作为党政工作人员,是国家行政管理人才,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指挥的重要责任,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干部队伍能否正确行使权力、执政为民,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干部队伍能否秉公执法、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正;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工作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水平。提部队伍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已经成为建设强有力政府的关键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在这一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得到了兄弟院校的积极响应,不少高校设立了相同的专业方向。为此,在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首届全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于2012年召开,进一步推进了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该研讨会每年按期召开,探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7月7日至8日由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会议发表了《天津宣言》,做出了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版一系列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的决定。会后成立了“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编写指导委员会与编写委员会,经过委员会商议,确定了要陆续推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理论》《领导学》《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共部门人员测评与甄选》《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部门薪酬管理》等教材,从而不断完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建设,促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创新和人才培养。这一决定促成了本系列教材的出版。
本系列教材力求体现以下特色:第一,体系科学全面。本系列教材涵盖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知识领域,既包括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理论等学科基础知识,也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招募、测评、甄选、绩效考核龙8官网、薪酬管理等专业内容。第二,内容特色鲜明。本系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公共组织的基本特点与价值取向,无论是教材体系的设置还是具体内容的撰写都关注公共组织的实际问题。第三,实践导向明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各教材都提供了丰富的公共组织具体案例实践,同时我们还将特别出版一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第四,经典前沿并重。本系列教材的编写,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关注学科前沿,通过呈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视点,帮助读者把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参与本系列教材编写的专家学者队伍理底都很深厚,他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他们身处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扎根中国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深谙中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机会、问题与挑战。这种打破空间地域限制的强强联合,有利于将全国各地专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专家学者联合起来,促进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助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发展。
本系列教材不仅适合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生以及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实践总是不断发展与演进的,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也会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虽然各位编写者在编写过程中精益求精,付出了很多心血,但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在使用本系列教材的过程中积极地提出修改意见,帮助我们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上文系董克用教授为“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所作的总序,摘自《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方振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龙8官网,2019年2月版。)
方振邦教授主编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是一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入门教材,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型为基础,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该书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色:一是紧扣2018年新修订的公务员法的精神,突出体现了国家对公务员的要求和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以及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等的新规定和新内容。二是较好地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技术与方法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呈现了当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全貌。三是注重对国内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比较研究,以培养读者的多元化观察视角。
本书不仅可作为高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课程教材,还可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各级各类管理者系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参考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是一部案例集,全书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体系为框架,充分体现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内容涵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职能模块及相关要素: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组织结构设计与编制管理,职位分析和分类管理,人力资源胜任素质,人员招募和甄选,职务任免和升降,教育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交流、回避与退出,奖惩与权益保障。
本书所选取的案例聚焦于当前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情境,涉及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务员胜任素质模型、政府绩效管理、养老金 “双轨制”改革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重点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外,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18年最新修订的公务员法的精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公共行政评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实证社会科学》《城市治理研究》《中国第三部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Public Performance and Management Review,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等。